为知名品牌客户提供礼品包定制服务
股票代码:837115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今天闭幕“合唱经济”引发热议

时间: 2024-03-01 09:58:07 |   作者: 产品中心

立即定制

  今天,历时一周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落下帷幕,经过反复角逐,广东深圳龙岗纯美声音女教师合唱团、匈牙利佩奇市男声合唱团、广州荔湾区青少年宫合唱团荣获总冠军。一周来,尽管北京气候炎热,但合唱节的人气依然很旺,在公园、广场、社区、音乐厅、大学校园登台演唱,处处都荡漾着合唱的声音,研讨会、教育大会、大师班及工作坊、新作品音乐会、合唱训练营更增添了合唱节的分量。

  据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介绍,这届合唱节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支队伍,总人数近万人,共举办了122场活动,可谓历届之最。而且这届有诸多亮点:例如与国际合唱联盟共同主办了青少年合唱教育大会,以青少年合唱教育作为论坛主题;引进国际赛制,让参赛者可以从中看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最终评选出总冠军;举办中国合唱新作品音乐会,借此支持中国原创合唱的创作。

  合唱节的参加团队都是业余,参加者也都是自费,并且还有一大批亲友紧随,他们不但为北京的文化舞台增添了光彩,也促进了旅游经济。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刘鹏说,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自第五届起开始承办中国国际合唱节以来,至今从未亏损,每次举办除了极少量的资金由政府拨付外,绝大多数都是靠参与者的自费。每位来中国的游客吃住行至少花费3万多人民币,43支团队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不仅在中国,合唱可以带动旅游经济,即便在世界也是如此。今年7月在拉脱维亚的里加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共有82支中国合唱团参加,自费参赛团队数量仅次于东道国拉脱维亚;而8月8日即将在韩国的首尔举办的第十届国际合唱联盟大会也同样吸引了一大批中国合唱团前往。无论外国团队来中国,或是中国团队出国,合唱与旅游都是相融的,既参加了合唱节,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水平,又游览了当地,促进了旅游消费。

  我国合唱事业近十几年发展迅猛,目前全国究竟有多少支合唱团队,参与者究竟有多少人,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说,数字实在庞大,根本没办法统计,可以说遍布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各个省市县镇,在各个学校、厂矿、机关、部队都有自己的合唱团,参与人数起码数千万,仅广州地区就有3000多支经常活动的合唱团。这些合唱团纯粹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而且都是业余的。过去总说合唱衰落、资金匮乏、人才流失,现在这样的情况早已改变。今天再讲合唱事业,已经很少再提专业了,合唱一旦变专业为大众参与,立即就成为最活跃最有生机最有资金保障的文化,其资金大多数来源于于社会,来自于群众自己,无需心。各种合唱盛会每次都能吸引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男女参与,交流切磋艺术之外就是游览,因此,自费旅游成了合唱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据专家分析,自2012年开始,由于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种种原因,中国旅游市场形成了“出境游猛增,入境游下滑”的格局,入境游每年以8%的速度递减,所以,未来的旅游,像合唱这样的文化旅游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尤其作为合唱艺术,其参与者可能对文化旅游服务产品的需求更为强烈。此次中国国际合唱节共提供了50多种合唱节衍生产品,有背包、水杯、竹简、丝巾、扣环等,因为设计巧妙,被一抢而空。双肩背包折叠起来就是腰上的挎包,合唱队员正好放入要换掉的演出服;竹简打开就是开幕式的节目单,每个合唱团的名字都记入其中,人人都想留作纪念;丝巾上面绘有北京地图,地图上标明各演出地点,于是成了抢手货。

  合唱节的比赛是否会影响到参与人数和参与热情,进而影响到旅游经济,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因为比赛有高有低,那些没有拿到奖或获奖名次低的群体自然存有心理情绪。据刘鹏介绍,他们创立的“合唱自选机制”让人们打消了这一疑虑。

  在这届合唱节的自选机制里,无论是老人、成人、儿童,还是老师、职工、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是参加比赛、展演,还是参与观摩、学习,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合唱爱好者在合唱节中都能寻找自我的乐趣。愿意比赛的可以在赛事中检验自己的水平,找出差距,不想比赛的就可以只登台演出,或参加合唱大师班学习,或仅仅前来观摩。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多年前的一次巴西经历记忆犹新,他当时正和同团的人在咖啡馆休息,临近的一群奥地利游客在那里轻声吟唱,他们也用合唱回应,结果双方成了朋友,对方还问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说一定要来中国旅游。戴斌认为,合唱可完全成为一种旅游经济,一种文化产业。爱好合唱的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受到合唱节的吸引,会成团成队地赶来,还会带着亲友,这种吸引力要比一般的旅游景观更强烈。合唱能提高一个城市的时尚感,北京不能只有长城、故宫,还应该有当今的人文魅力,如果北京的合唱影响了世界,在人们的心中,北京就不单单是个古老的都城了。合唱还可以比普通旅游更能加深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了解,当外国合唱团队在北京学会了几首中国作品,结交了一批中国合唱朋友,那他们对北京的印象就会更为深刻了。

  中国传统音乐以单声音乐为主,和声的发展不像在西方古典音乐中那样受到重视,所以,中国传统的多声部一般是在主旋律的基础上衍生、变化;西方多声部一般是各声部独立进行,整合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作品。1913年5月,李叔同写下了中国现代合唱的开山之作《春游》,合唱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被引入中国。

  在革命的年代,无论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还是上世纪60年代问世的《长征组歌》,大批红色合唱经典的问世赋予了中国合唱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以《半个月亮爬上来》、《乌苏里船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为代表的民歌改编合唱作品,则让中国合唱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但是,今天的中国合唱团队走向世界,需要新的作品新的风貌,不能一登台就是《茉莉花》和《半个月亮爬上来》。此次中国国际合唱节专门举办的“中国合唱新作品音乐会”,让人们看到,新的中国合唱作品正强烈吸引着中外合唱团队。

  大气磅礴的《天德而出宁》选自《庄子·外篇·天道》,颂扬了“大德至于无”的崇高境界;温婉动人的《渔舟唱晚》用多篇古文填词,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归隐境界;凄美婉转的女声合唱《相见欢》、《忆秦娥》,将李煜、李白的千古绝唱重新演绎,别有滋味;取材自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皂罗袍》部分曲调的《惊梦》,在保留了原作清新高雅、缠绵悱恻的同时,更加洋溢着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情怀;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男声合唱《凤阳花鼓》,仅使用了民族音乐中常用的五声调式,优美动听;取材自传统古琴曲《梅花三弄》的《三弄》,以“天”、“地”、“人”三部分结构,让全世界热爱合唱的人都可以从中了解中国人的胸怀。

  天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北洋合唱团艺术总监任宝平说:“中国的合唱团演出西方的经典作品,固然能够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但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仍然距离西方合唱强国有不小的距离,唯有在演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作品时,才能更精准和无障碍,也更加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

  国际合唱联盟主席安德森认为,中国合唱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不过,要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必须首先继承和发扬中国自己的传统经典,然后再借鉴国际合唱发展经验,寻找创新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变成全球合唱强国。

  近些年,中国的合唱作品已经悄悄走向世界,受到不少国家合唱团的青睐。乌克兰的的LAVIVO阿卡贝拉爵士合唱团演唱的《青藏高原》曾在网络上获得了500万的点击量,而在此次合唱节的开幕式上,他们从《但愿人长久》一直唱到《青藏高原》,让中国观众大饱耳福。在开幕式上,尼日利亚的阿布贾首都合唱团演唱的《红梅赞》,令观众感慨不已;菲律宾罗布克儿童合唱团演唱的一曲《大家齐唱歌》,葡萄牙茉莉花合唱团的中文演唱,都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在乐评人刘雪枫看来,中国国际合唱节多年来最值得肯定的成绩,还在于悄然形成了中国合唱唱法。他认为,“中国唱法”的首要审美标准就是清晰准确的歌唱语言。中国传统歌曲的旋律走向总是与歌词声调走向大致吻合的,而以声“、韵、调为特点的汉语发音规则,是形成“中国唱法”特殊韵味、美感和风采的重要的因素,这也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同于欧洲各声乐学派的主要的因素,语言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唱法”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这次合唱节,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台湾欣欣合唱团、香港明仪合唱团等都用中国的合唱方式演唱了充满东方韵味的作品;而由美国从事金融、高科技工作的华人组成的旧金山游子吟合唱团演唱的清唱剧《禹王治水》,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歌颂古代先贤,用合唱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的宇宙观。

  从合唱团队数量、参与合唱的人数到合唱的分布和普及,都可以让我国称为当之无愧的合唱大国,但是,很多有经验的人指出,目前的水准与合唱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近些年,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合唱大赛,中国各个年龄段、各类合唱团几乎都拿过奖项,但当你走进这些合唱团,你会发现,他们经常是为比赛而唱歌。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奖,他们能够苦练几个月,将一两首曲目唱得炉火纯青,但几年下来,整个合唱团却只能娴熟地掌握少数曲目,而一个国外优秀的合唱团,往往可以演唱几十首、上百首作品。这种急功近利的现状与一些指挥的指导思想不无关系。这些指挥为增加自己的荣誉感,提升个人的声望,特别在意获奖,将评奖看得至关重要。刘鹏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将合唱的评价标准从获奖数量转变到曲目拥有数量和日常演唱的水平上来。

  在这次合唱节的一次演唱会上,台上几十位青少年正准备演唱,但指挥却迟迟不举手,原来是一位年纪最小的孩子的位置没有站对,结果大家苦等了半天。这个场景让一些外国评委不以为然。他们都以为,合唱是大众的艺术,青少年合唱就为了让孩子快乐,为了一点小小的差误就弄的孩子很紧张,对孩子的成长,对合唱这门大众艺术并不利。

  7月30日上午,来自国际合唱联盟和中国合唱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和300多位合唱教育从业者、爱好者聚集一堂,召开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专家表示,一个国家的合唱水平,标志着这一个国家的整体音乐水平。而青少年是合唱的未来,只有在青少年中普及合唱艺术,才能促进合唱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青少年如今接受的合唱教育仍不成体系,识谱能力、试唱能力都存在短板。

  专家引述相关国际调查的最终结果表示,即便在大数据时代,青少年参与合唱的热情仍然高涨。加强青少年合唱教育,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合唱中,不仅对于合唱艺术的普及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培养和塑造人的各方面能力,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吴斌认为,合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普及性、参与度最高的一种音乐艺术,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审美活动,其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所起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他说,合唱最显著的特点存在于不同声部组合过程的整体融合性上。演唱要求比独唱更严格、更复杂,横向、纵向的多方位照顾,声音的强弱控制,都要考虑到整体的协调与配合。经过长期合唱训练的人,一般都拥有非常良好的音乐整体感和独立的声部观念,而且感觉敏锐、分辨能力强。合唱训练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心理相融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歌唱实践过程中学会相互倾听、配合、理解、默契,以一种团队相处的方式,抒发多方面的情感。

  合唱究竟为了什么,在许多指挥和合唱者心中,其实并没有正确的认知,这就让合唱成了比赛、出名的工具。所以,正确认识合唱的意义,让合唱成为大众提升素养、愉悦身心的载体,不能为合唱为合唱,仍是众多合唱者们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

  谈到未来的中国国际合唱节,刘鹏介绍说,合唱经济虽说已在显露,但仍不成规模,也比较散乱,距离产业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而且,有些重要的经济内容甚至没意识到。例如,目前我国合唱团队出国演出和比赛的日益增多,常常成为当地合唱经济的支柱,如果中国能够将自己的文化旅游业迅速延伸到当地,设立服务的分支机构,包括餐饮、住宿、咨询、培训场地等等,就可以将中国的合唱经济拓展到海外,但我们往往将这些重要的经济来源忽视了。

  “合唱经济,发展之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现在刚刚起步而已。”刘鹏这样说。

  南京大屠杀公祭习谈公祭日亚欧行无人机闯空中禁区呼格案再审结果不动产登记西部冰川萎缩股市年末躁动小年火车票今日开售廊坊幼儿园危房倒塌案3大疑问东三省人口流出习公祭日讲话谈吃空饷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