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名品牌客户提供礼品包定制服务
股票代码:837115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礼品包定制

【盟市动态】兴安盟 巴彦淖尔市

时间: 2023-11-09 12:49:24 |   作者: 礼品包定制

立即定制

  锯片沿着铅笔线条精准游走,琴杆和共鸣箱面板逐步显出轮廓;刻刀飞舞,一个栩栩如生的木制马头逐渐显露出来……经过匠人灵巧的双手,原本粗实的木头被赋予温婉的曲线,一下子变得灵秀起来。经过拼合、粘接等一系列工序,马头琴初具雏形。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乡村工匠旺盛的制琴工厂生产车间里,十几名制琴师傅正埋头赶制马头琴。去年以来,兴安盟实施乡村工匠培养工程,通过逐渐完备培训体系,强化评价激励,发挥乡村工匠的带动作用,以实用技能带动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制琴车间里,旺盛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细细叮嘱每一名师傅必须要格外注意的关键事项。“马头琴改变了我的人生。这儿的制琴师傅们也都是农民,我想让他们的生活因为马头琴变得更好。”

  旺盛19岁读书时勤工俭学,与马头琴结缘。“最早学做马头琴这门手艺,是谋生手段,更是热爱。”旺盛和记者说,制作一把琴要经历选材、下料,以及制作共鸣箱、琴杆、马头等十几道大工序下的几十道小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让他着迷。

  作为拉弦乐器,上弦工艺是关键步骤之一。旺盛介绍,马头琴的琴弦由两束尼龙丝组成,单丝直径比发丝还细。高音弦135根,低音弦150根,根据共鸣箱和琴身尺寸,丝数略有不同。

  “要确保每一根丝弦的位置和顺序保持不变,还要确保全部丝弦的拉力均匀,上弦后音色才能通透,否则就是‘哑弦’。”记者从旺盛手中接过一束他已经捋好的琴弦,按照他的示范学习上弦。看上去很简单的动作,记者使足了力气,手指酸痛,琴弦依然松紧不一,上出来的全是“哑弦”。

  记者发现,单是从成捆的尼龙丝束中数 出100多根,就颇费功夫,考验眼力,更别说还要将丝弦按顺序集成束,保证拿捏的手法和力度恰到好处,再均匀地缠绕在弦轴上。“熟能生巧,保证每次上弦出来的声音通透,我大概用了七八年时间。”旺盛笑着说。

  旺盛介绍,上弦还不算是技术活,制作马头琴最难的步骤,要数制作共鸣箱和调整音柱。“一把琴的音色主要根据这两项,也最有技术上的含金量,即使是老师傅按照量产程序做出来的琴,细微之处也有差别。”旺盛解释,“这就需要凭借经验,一点一点修整共鸣箱面板的厚度,耐心调整音柱的位置,才能让琴发出更美的声音。”

  多年的制琴生涯,旺盛不断在改善马头琴品质上下功夫。他大胆尝试改变马头琴共鸣箱外观,让马头琴结合小提琴工艺,不仅开拓了中西合璧的外观效果,还扩大了音域,比传统马头琴提高了4个音阶,使马头琴的音色更加完美。2022年,旺盛凭借高超的技艺,被评为“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流程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6月,旺盛获评兴安盟高级乡村工匠。这项荣誉旨在激励他扎根本土,以实用技能带动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如今,旺盛的马头琴厂共有20多名工人,全部来自周边农村。其中绝大多数经过培训慢慢的变成了合格的全职工人,还有几名利用农闲来干活的工人,每个月也有两三千元收入。

  制琴师傅包格日勒图是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乌兰胡硕嘎查的农民。嘎查离生产车间不远,马头琴厂成立之初,他就利用农闲时间来这里干活。在旺盛的指导下,他的制琴技艺越发娴熟,成为琴厂的全职琴杆马头雕刻工。上个月,到手工资就有1.3万元。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这些具备实用技能的乡土人才,逐步带领身边乡亲增收致富。”兴安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林玉萍说。

  据介绍,乡村工匠主要是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能够扎根农村,传承发展传统技艺、转化应用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

  2022年11月,国家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加快建立一支能够很好的满足农村牧区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兴安盟根据《指导意见》制定了《兴安盟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还制定了《兴安盟乡村工匠认定(试行)办法》,每年组织一次乡村工匠认定工作,把乡村工匠评定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次,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3000元奖励。

  “评定乡村工匠,既是为了传承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也还是为了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工匠队伍活力,希望可以打造乡村工匠品牌,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兴安盟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大义说。

  据介绍,去年以来,兴安盟已培育认定乡村工匠400多人,涵盖了种植养殖、建筑施工、家政服务、农村电商、传统技艺等多个领域,约4000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实现就业创业。

  为了培养更多扎根本土的乡村工匠,兴安盟还评估认定了45个职业技能培训承训机构,承担乡村工匠的培训任务。王大义介绍,预计到2024年底,兴安盟计划认定1000名乡村工匠,他们将在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没想到做马头琴还能评上乡村工匠,这对我继续坚持制琴事业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旺盛倍感振奋。

  经过多年发展,旺盛的马头琴厂已经具备单月600把琴的生产能力,产品线也从单一的马头琴制作,发展到皮面马头琴、朝尔、火不思、四胡、托布秀尔、电音马头琴等10多个品类。

  评上乡村工匠后,旺盛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多亏了国家的政策扶持。从创业初期到现在,我先后享受到无息创业贷款、免费场地使用等政策优惠。我也要尽我所能,回报社会。”

  展望未来,旺盛信心满满,“政府对乡村工匠的支持力度很大,不仅有荣誉,还有实打实的就业创业扶持优惠政策。”

  乌兰浩特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广生介绍,为了更好地发挥乡村工匠的带动作用,兴安盟通过激励机制,支持乡村工匠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并优先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融资支持等多项服务和补贴支持。

  旺盛和记者说,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他要带动更多农牧民参与马头琴制作,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事关乡村振兴成色。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格外的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后组织并且开展了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行动、提质增效行动,不断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赋能。

  目前,巴彦淖尔市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年内将推动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有条件的力争达到20%,50%的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外地的村子给农民发福利,没想到咱也赶上了这好事。”近日,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西海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首次分红大会上,53岁的村民常云智笑着说,“党员干部实心实意为咱办好事,让群众得到实惠。”

  西海村“一抹红”合作社初见成效,是临河区深入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新实践的缩影。去年以来,临河区将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破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成立4个工作专班,构建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和农牧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推动、乡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目前,临河区30个领办合作社示范点共筹集资金4725万元,吸引401名农民入股资金1564万元,带动农户平均增收1.06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3.6万元,151个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形成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的良好局面。

  “原先黄芪加工园更像是一个小作坊,产量和效益都上不去。去年,村党支部带头成立了合作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跑规划、批用地,建成了占地25亩的黄芪加工产业园区,园区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3.5万元,实现了黄芪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六份子村茂盛业农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利军说。

  为了把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乌拉特前旗建立了旗、镇、村三级书记抓项目工作机制,将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和嘎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书记项目。截至7月中旬,全旗共建立集体经济联合体4个,成立产业联合党支部3个,嘎查村党支部成功领办合作社8个,切实推动了全旗嘎查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

  为解决村集体资源利用率低、产业路径不宽、增收渠道单一、组织化程度低、造血能力不强等问题,去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将推进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列为市委“书记项目”,作为破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课题的重要抓手,推动嘎查村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衔接共促,为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激活新引擎、培育新动能。目前,巴彦淖尔市共有领办合作社98个,入股总金额3.03亿元,带动6450户农牧民和98个嘎查村集体以现金、土地、牲畜等作价入股,预期平均收益率10%。预计今年,巴彦淖尔市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总数将达到行政嘎查村总数的20%,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应领尽领、应办尽办。

  “武永伟25000元、李峥荣15000元……”今年年初,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众跃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上,该村291户村民收到年度分红234.05万元。“近年来,我们推行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促进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提升,2022年入股村民每股分红5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四义堂村党支部书记齐跃飞说。

  针对农村牧区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今年,巴彦淖尔市以消薄攻坚、利益联结、支部领办、人才集聚、扶持引领、品牌提升、电商助力、供销合作、财务规范、金融扶持“十大行动”为抓手,推动所有嘎查村2023年底集体经济收入增幅均达到10%以上、有条件的力争达到20%,50%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为切实解决各部门扶持集体经济中存在的资源分散、力量薄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充分整合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政策、资源,开展“项目大起底、资金大排查”活动,推动农牧、乡村振兴、科技等行业部门列出集体经济项目包装策划推介扶持、创业金融扶持、科技投入扶持等9项“干货”措施,并明确县级领导干部开展跟踪服务,切实推进一批发展的潜在能力大、基础条件好的重点村做优做强,保障一批基础设施落后、资源优势不突出的薄弱村做大做实。

  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化、产业化、集聚化,巴彦淖尔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利益联结行动,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交易联结、要素联结等方式切实提升订单农业、托管服务实效,让集体经济发展融入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市64家非公有制企业启动产业、公益帮扶等项目69个,投入资金12.66亿元,结对帮扶嘎查村实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双提升。

  巴彦淖尔市找准电商需求与集体经济结合点,瞄准市场发展趋势,紧盯“流量”,开展“电商助力”行动,为村集体经济释放电商红利。引导7个旗县区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域打造集体经济产品电商直播间或示范基地,开展“走百村促振兴”全媒体公益直播采访行动、“直播带货”“乡村网红直播”300多场次,铆足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现在看长势还不错,但合作社还是要派人每天去观察,定时记录生长情况……”近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金苗苗助农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基地里,巴彦淖尔市科学技术研究所科技服务平台坐诊专家刘海明俯下身,拿起一盘幼苗,一边观察一边叮嘱合作社的负责人,并指导怎么样做科学管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招就是用好用活广大科学技术人才。为逐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困难,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协同开展“科技助力嘎查村集体经济高水平发展精准服务”行动,以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设施农业专家团、科技服务平台专家为骨干,在巴彦淖尔全市范围内选取21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为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众跃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由党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主要进行土地集中流转用于玉米、小麦、辣椒种植。为进一步解决育苗手段单一、病虫害防治、合作社运营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今年巴彦淖尔市科技局为该村免费发放了5000元的专家服务电子券,派出农技专家20余人次到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整个生长周期由专家全程服务指导,配套技术加持,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作物增产增效。

  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素质提升培训班7场,21个服务对象邀请科技专家上门“一对一”服务指导,并进行“点菜式”培训,累计提供服务101次,解决小麦、玉米、辣椒、瓜类等作物栽培技术、节水控水、病害防治、水费管理等问题140余个,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实际做到关键季节“主动问诊”,棘手问题“把脉会诊”,技术服务“随时出诊”。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结合“三服务一促进”活动,持续推动科学技术人才走进田间地头、乡村沃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全要素服务助力全方位乡村振兴。